他俩可不是一见钟情,他俩是久别重逢。
黛玉进贾府时是六岁,宝玉大一岁,是七岁。六七岁的两个孩子,就算再早熟,要“一见钟情”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。倒是有的版本里王熙凤问黛玉“妹妹几岁了”,黛玉回答“十三岁了”,应该较早的底稿留下的未改痕迹,比较符合情理。
宝黛见面之后一段时间,元春省亲,省亲后入住大观园,过了他们平生最快乐、也最自由的一段光阴。但是这段时间不可能太长,因为一接近成年,他们必须分开:让接近成年的表兄妹住在一个园子里,那就是“诲淫”了,任何特殊情况都说不通。
按照这样的构思,宝黛在大观园里——不光宝黛,也包括其他女孩子们——他们在大观园里的时间一定很短暂,短到容不下那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。
大观园的散场,一定要在宝黛成年之前;大观园的故事,又一定丰富美丽。作者只好把宝黛见面的时间一改再改,让宝黛越来越年幼,最终到了六七岁。
六七岁的小孩子如何一见钟情?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作者特意设置了绛珠神瑛的前尘旧事:“赤瑕宫神瑛侍者,日以甘露灌溉,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”,于是神瑛侍者“凡心偶炽”要下凡造历,绛珠仙子也跟着下凡,“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”。
我们读者都知道,神瑛侍者下凡成了贾宝玉,绛珠仙子正是林黛玉的前生。他们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,就有过长久的交往、深厚的感情了。所以在贾府“初见”,黛玉就“吃一大惊”:“好生奇怪,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,何等眼熟到如此!”宝玉更是直接说了出来:“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”、“虽然未曾见过他,然我看着面善,心里就算是旧相识,今日只作远别重逢,亦未为不可。”
宝黛的爱情,是心灵的契合。但在“初见”之时,还没有心灵交流的时候,他们就由于前世情缘而“远别重逢”了。说“一见钟情”,只是凡世的表面罢了。
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